《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399元/科!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成的演变
一、货币的起源
两个阶段:
先是物物直接交换,然后是通过媒介的交换
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
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使热门的劳动有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分,也产生了两种劳动的矛盾。交换解决了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在商品交换中,如何确定商品的交换比例,马克思提出了价值的概念。如何将抽象劳动用价值表现出来,马克思探讨了价值形式的演变,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货币的产生,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是在商品交换中得到表现的。
二、货币形式的演变
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推动货币形式演变的真正动力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发展对货币产生的需求。
(一)实物货币
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所谓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
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例如贝、牛羊、盐、烟草、可可豆等。
特点:
①不易于分割
②不易于保管
③不便于携带
(二)金属货币
特点:
数量受制于金属的贮藏量和开采量,无法伴随商品数量的增长而同步增长。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都是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各类实物和金、银、铜等金属的自身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相等。足值货币的特点是价值比较稳定,能够为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提供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有利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
(三)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
1.纸质货币:
简称纸币,包括国家发行的纸质货币符号、商人发行的兑换券和银行发行的银行券等。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
2.存款货币
(四)货币形式的新发展
1.电子货币:
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银行发行的各种银行卡,如借记卡、信用卡。
2.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是一种基于节点网络和数字加密算法的虚拟货币。
一类是不依托任何实物,依靠密码技术和校验技术来创建、分发和维持的加密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币、瑞波币、莱特币等。另一类数字货币是各国中央银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一、交易媒介职能
(一)计价单位
指用货币区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赋予商品劳务以价格形态,马克思将该功能称为“价值尺度”。
(二)交易媒介
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易媒介时发挥的职能,马克思称其为“流通手段“。
(三)支付手段
与赊销相关,在商品买卖行为与货款支付行为分离的情况下,货币不再充当交易媒介而是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其特征是没有商品在同时、同地与之相向运动。在借贷、财政收支、工资发放、租金收取等活动中,货币都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
二、财富贮藏职能
财富贮藏职能是指货市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优势:高安全性,通常被视为无风险资产
缺点:收益较低
第三节 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一)货币制度的含义
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货币与货币流通的稳定,为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规定货币材料
2.规定货币单位
3.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
4.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
5.规定货币的铸造或发行
1.规定货币材料
国家用法令的方式规定用哪种材料充当铸造货币的币材。如规定白银为铸币材料,那这种货币制度就是银本位制;如规定黄金为铸币材料,那这种货币制度就是金本位制;如金、银都为铸币材料,那这种货币制度就是金银复本位制。
【注意】到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的法令中都不再规定货币材料,普遍实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2.规定货币单位
(1)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
按照国际习惯,一国货币单位的名称往往就是该国货币的名称,几国同用一个货币单位名称,则在前面加上国家名,如美元、加元、日元等。我国货币名称是人民币,货币单位的名称是“元”。
(2)规定货币单位的值
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规定每一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和成色;信用货币尚未与黄金脱离关系时:规定货币单位的法定含金量;20世纪70年代后,货币与黄金完全脱离关系:规定货币单位的值表现为确定或维持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或世界主要货币的比价即汇率。
3.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
主币:在金属货币制度下,主币是用法律规定的金属币材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造的货币,如金本位下的金币,银本位之下的银币;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一个货币单位以上的现钞也被称为主币,主币的最小规格为1个货币单位,如1美元,1英镑,1元人民币。
辅币:1个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其面值多为货币单位的1%、2%、5%、10%、20%、50%等。如我国人民币的1分、5分、1角、5角等,主要用于商品交易中不足1个货币单位的小额货币支付。
4.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
国家一般通过法令的形式对流通中各类货币的支付能力进行规定,按照支付能力的不同,可分为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
无限法偿: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金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买商品、支付、结算、缴税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收。一般主币为无限法偿货币。
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不受法律保护,一般辅币为有限法偿货币。
5.规定货币的铸造或发行
含义:公民有权把法令规定的金属币送到国家制币厂,由造币厂代为铸造只收取少许费用或不收费,这样保证了流通中金属铸币的质量和供应量。
意义或作用:可以使铸币的市场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若流通中铸币的数量较多,导致铸币的市场价值偏低,可把部分铸币熔为贵金属退出流通,减少铸币数量使市场价值回升,以此调整铸币的市场价值。
二、国家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
国家货币制度的类型大致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其中前三类被统称为金属货币制度。
(一)金属货币制度
1.银本位制
2.金银复本位制
3.金本位制
(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1.银本位制
法律规定白银为货币币材,用白银银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溶化,与之流通的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银币或白银可自由出入境;
2.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法定币材,由黄金和白银铸造的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货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两者间可以自由兑换;黄金和白银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初期:平行本位制:国家并不规定金银币之间的兑换比例,两种铸币按其市场实际价值进行兑换,并行流通。
后期:双本位制:即用法律规金币和银币的兑换比率,规定金币和银币按法定比价进行流通,试图割断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与市场金银比价的关系。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典型形态,在这种制度下,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又被称为“格雷欣法则”。
【注解】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3.金本位制
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是英国。金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
态。
(1)金币本位制:黄金为法定币材,金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溶化;辅币、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面值自由兑换;黄金可自由输出输入境内保证了各国汇率的稳定性,对各国经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金币本位制被认为是一种稳定有效的货币制度,原因有几个方面:
①金币的自由铸造制度保证了金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一致;
②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输人国境,保证了各国货币兑换比率的稳定性;
③在金币本位制下,银行券的发行制度日趋完善,中央银行垄断银行券发行权后,银行券的发行和自由兑换曾一度得到保证,从而使银行券能稳定地代表金币流通。
(2)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在该制度下,不再铸造货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含有法定含金量,但银行券只有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成金块。
(3)金汇兑本位制:与金块本位制的相同之处是不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法定含金量;不同之处在于,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要兑换黄金,只能先兑换成本国在该国存有黄金并保持固定汇率国家的外汇后再用该外汇兑换黄金。
(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20世纪70年代金本位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各国货币与黄金再无联系,不再规定货币的含金量,这种货币的非黄金化由此建立了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特点:
(1)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是现金和银行存款;
(2)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
(3)国际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调控。
(三)我国人民币制度
(1)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2)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人民币以现金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存在;
(3)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控的浮动汇率制,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
国家货币制度的作用范围只局限于一国领土之内。当货币问题超越国界时,就需要一系列的规则与安排对世界各国之间的货币关系以及国际间进行的各种交易支付进行相应的管理,这些规则与安排就构成了国际货币体系。
二战以来两大货币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牙买加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历史背景
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历史背景。确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一一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它的建立对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1)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双挂钩”指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2)实行固定汇率制。当各国政府根据本国货币法定含金量与美元含金量之比确定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兑换比率后,其有义务保持汇率的稳定,在汇率波动上下1%幅度内,各国政府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3)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货币事项进行国际磋商,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3.布雷顿村林体系的缺陷及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在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绝对优势地位之上,与美国经济实力和地位的变化有着紧密联系。随着美国经济地位相对衰落和美元危机的不断爆发,以美元为中心的这个国际货币体系也必然逐步削弱,并最终走向终结。
“双挂钩”的规定蕴含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缺陷。导致“特里芬难题”。
20世纪60年代以后,德国、日本等国的经济开始迅速发展,突破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垄断和美元的霸主地位。最终崩溃。
【注意】“特里芬难题“
“双挂钩”的规定使美元处于进退两难的状况中:为了保证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和可自由兑换,美国应控制美元向境外输出;而美元替代黄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又使其他国家需要大量的美元,这又要求美元向境外大量输出。显然,这两者之间是完全矛盾的: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需要,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长;而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将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这种矛盾被称为“特里芬难题”
(二)牙买加体系
1.牙买加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
(1)将业已形成的浮动汇率和其他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政策进行监督,并且尽量缩小汇率波动幅度;
(2)黄金非货币化;
(3)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
(4)国际收支调节形式多样化,主要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干预和贷款活动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2.牙买加体系的意义
推动了世界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1)多样化的汇率安排适应了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需要,为各国提供了汇率选择的灵活性;
(2)多样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为世界经济提供了多种清偿货币,摆脱了对美元的过分依赖;
(3)灵活多样的国际收支调节形式使各国国际收支的调解更为及时和有效。
3.牙买加体系的缺陷
在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格局下,外汇储备从一种货币转向另一种货币会加剧外汇市场的动荡,各国政策的实施效果会受到影响,储备分散化导致各国外汇储备过多,从而加剧世界性的通货膨胀。
四、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
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地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理论依据是“最适度货币区”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一些彼此间商品、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货膨胀水平比较接近的区域内,各国放弃本国的货币,采取统一的区域货币,有利于安排汇率,以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目标。
统一的欧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跨越主权国家创造的信用货币,它的诞生及其后的发展,为其他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货币一体化起到了示范作用,对国际货币体系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标签:中山自考 经济类 2022年下半年中山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一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szkw.cn)
《中山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