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山自考网!本站由《帕思教育培训中心》提供助学服务,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http://eea.gd.gov.cn/)为准。

报名热线:177-2280-6683

在线招生老师|中山自考网招生老师

首页
自考服务: |报名报考 |报考须知 |考办联系方式 |考试时间安排表 |免考办理 |学历证明办理 |合并准考证办理 |转出、转入办理 |考籍信息更正办理
通知公告:

西方经济学学习笔记 公共物品

编辑整理:中山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8-05-23 12:28:04    浏览热度:   [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399元/科!

(一)公共物品的特性

公共物品的含义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相对,是指供集体共同消费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征
1. 非排他性。
2. 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的含义
排他性是指某个消费者在购买并得到一种商品的消费权之后,就可以把其他消费者排斥在获得该商品的利益之外,私人产品在使用上具有排他性,如:甲购买了一块巧克力,他就获得了消费这块巧克力的权力,其他人就不能消费同一块巧克力了。与巧克力不同,国防使我们免受外敌的侵略,很显然,我们都享受国防提供的保护,并没有因为我享受保护而得你的保护减少,警察航标灯等也具有相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公共产品的消费权力机制出现失灵。对厂商而言,必须把那些不付钱的人排斥在消费商品之外,否则,他就很难弥补生产成本。对于一个消费者而言,市场上的购买行为,显示了他对于商品的偏好。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公共产品一旦被生产出来,每一个消费者就可以不支付就获得消费权力,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搭便车"。消费者的这种行为意味着生产公共产品的厂商很有可能得不到抵补生产成本的收益,在长期厂商不会提供这种物品,可见公共产品很难要求市场提供。
非竞争性的含义
竞争性是指消费者或消费数量的增加引起的商品的生产成本的增加,私人产品大都具有竞争性,如,甲多吃一块巧克力,生产者就必须多生产一块,而生产一块巧克力需要花费厂商一定数量的成本,从而减少用于生产其他商品的资源,也就是说对其他产量的生产形成竞争,但是公共产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如广播、电视、航标灯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并不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如增加一些人听广播看电视并会影响电台的发射成本,汽车通过桥梁只要不是大拥挤,则它们就是非竞争性的。因为通过一辆汽车对桥造成的折旧很小,接近于零。
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特点说明,尽管有些公共产品的排他性可以很容易就能被发现,如在桥头设立收费站,但这样做并不一定有效率,依照有效率的条件,厂商的定价原则应该是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如果桥梁由私人部门提供,它们会索要等于边际成本的费用,既然每辆车花费厂商的边际成本接近于零,那么厂商的价格也应该等于零,结果私人不可能供给这些产品。

(二)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

所有社会都面临着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公共产品的供给通常由政府负责。
我们已经知道,私人产品的最优供给量由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的均衡所决定,同样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量由也该物品的需求与供给所决定,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制造一辆坦克与制造一辆汽车一样并无多大区别,因而,决定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量的关键是需求。
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可以看作是所有消费者个人需求的加总,但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并不能通过每一价格下对所有消费者需求数量的加总,如,假定电视每小时收费0.1元,消费者A愿意每天看8小时,B愿意看9小时,C愿意看10小时,那么,在价格为0.1时,市场需求量每天为27小时,这已超过了一天的总天时/数,这使得横向加总并没有意义,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消费者在同一时间同时消费同一数量的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从单个消费者给消费数量横向加总失去意义,解决方案是把所有消费者在这一价格水平下愿意支付的价格纵向相加,可以得到社会为得到,这一既定的公共产品数量愿意支付的价格,这一价格构成了提供公共产品的人的总收入。
公共产品供给曲线由生产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决定,与收益与成本相比,就可以确定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量。

(三)市场失灵

公共产品的特点使以上分析充其量是概念性的,因为既然每个消费者在经济上都是理性的,而公共产品又具有非排他性,那么每个消费者都将利用这一点,如农村里的有线电视安装,很多农民利用邻居安装的闭路电视,自己接一插口逃避价格,从而必然产生搭便车行为,这就意味着即使单个消费者能准确地了解自己对公共产品的偏好程度,从而确定自己的需求曲线,对供给者而言,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消费者不会把有关信息吐露出来。因此,公共产品使得市场失灵。


《中山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