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399元/科!
全国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饮食文化试题
课程代码:0098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的茶文化有了大发展,并向外辐射,形成了亚洲茶文化圈是在( )
A.汉代以后
B.唐代以后
C.宋代以后
D.明代以后
2."饼,并也,溲面(面粉适量加水)使合并也."这句话的解释来自汉代刘熙的( )
A.《齐民要术》
B.《释名》
C.《武林旧事》
D.《农政全书》
3.辣椒原产于秘鲁,番薯原产于美洲中南部,南瓜原产于中、南美洲,传入中国都在(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4.通过制作虾汁、蕈汁、笋汁等以提味的方法已成为当时厨师的基本技能之一.厨师已经普遍地掌握了吊汤技术始于(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5.从菜肴的名称上体现出菜肴首创人的是( )
A.天女散花
B.贵妃醉酒
C.麻婆豆腐
D.文昌鸡
6.下列品种属于广式面点的是( )
A.翡翠烧麦
B.五芳斋棕子
C.叉烧包
D.拨鱼面
7.西周初年为了节约粮食、积蓄国力,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禁酒法典( )
A.《酒诰》
B.《酒经》
C.《酒法》
D.《酒禁》
8.按照酒令的形式击鼓传花属于( )
A.雅令
B.通令
C.筹令
D.四书令
9.清代对茶文化的突出贡献,是风靡一时,畅销国内外,且在茶文化中独树一帜的( )
A.功夫红茶
B.龙井茶
C.碧螺春
D.青茶
10.明代是中国茶文化的转折期,茶具方面的变化表现在广泛使用( )
A.金茶具
B.紫砂茶具
C.银茶具
D.瓷茶具
11.消费过程本身的物质活动以及伴随而来的饮食消费者的心理思维、消费价值判断、指导思想与行为准则,是指( )
A.饮食美学
B.饮食文化
C.饮食心理
D.饮食消费文化
12.饮食消费时往往犹豫不决,常观望别人,受别人选择影响的消费者的个性气质属于 (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3.中国古代有"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其中嘉礼指的是( )
A.祭祀之事
B.宾客之事
C.冠婚之事
D.军旅之事
14.蒙古族的饮食中最具特色的是( )
A.马奶酒
B.手抓羊肉
C.烤全羊
D.烤奶酪
15.《病中遣怀》、《食粥》等一类诗词提倡蔬食、强调吃素、吃粥的养生作用,作者是( )
A.苏轼
B.陆游
C.黄庭坚
D.杨万里
16.明清小说中,堪称是饮食文化的百科全书,把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饮食描写推向了顶峰的作品是( )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金瓶梅》
17.乡饮酒礼是乡人以时会聚饮酒之礼,在这种庆祝会上,最受尊敬的是( )
A.官吏
B.乡绅
C.学者
D.长者
18.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中医理论,在食养上春夏之际宜进食些( )
A.甘温之品
B.寒凉之物
C.甘凉之品
D.燥热之物
19.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分为外、中、内三层,其中属于外层的是( )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精神文化
D.价值文化
20.可持续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战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首次提出是在( )
A.1986年
B.1987年
C.1991年
D.1992年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烧尾宴
32.中国清真菜
33.药膳
34.斗茶
35.餐饮集团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6.人生礼仪饮食风俗是通过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
37.菜肴的造型在装盘设计的时候主要遵循哪些基本法则?
38.佛教在饮食方面的戒律主要有哪些?
39.饮食调理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40.简述淮扬风味的构成及其特色.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42.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饮食消费文化?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43.案例:重庆冷锅鱼饮食文化有限公司是贵阳锁江饮食有限公司的下属公司,是一家以火锅为主导产业,集原料生产,食品开发,教学培训为一体的全国餐饮连锁企业.公司崇尚诚信是金的合作精神,以"弘扬重庆火锅文化,开发最新潮流火锅体系,提供连锁经营模式,实现企业整体价值"为宗旨.冷锅鱼-重庆火锅作坊有统一的CIS形象战略系统,经营手段新颖,有独特卖点"冷",突破传统火锅经营的瓶颈,夏季经营火锅有强烈的优势,拥有先进成熟的管理手段及独特的企业文化,所有这些都将使加盟者终身受益.
结合案例材料说明企业文化与餐饮企业的特色经营之间的关系.
本文标签:中山自考 历年真题 全国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饮食文化试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szkw.cn)
《中山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